南平順昌:“水稻—草莓”水旱輪作 實現一地雙豐收
“夏季水稻冬季草莓,一塊田實現了兩次豐收!苯,鄭坊鎮“水稻—草莓”水旱輪作田迎來了草莓采摘旺季,田壟上色澤鮮紅、個大飽滿的草莓散發著淡淡的果香味,紅彤彤的草莓在綠葉的映襯下,讓人垂涎欲滴。望著別樣的豐收景象,種植戶張東義的眼中滿是喜悅。
種植戶張東義和妻子交流草莓種植經驗。(徐華山 攝)
因為草莓品質優良、口感佳,張東義的草莓種植園在順昌縣遠近聞名。他告訴記者:“現在園內引進種植的優質品種越來越多,“紅顏”“越秀”“粉玉”等等,吸引很多游客前來采摘,有的是附近的村民,有的是路過的外地人,一年下來收益還是很可觀的!
近年來,鄭坊鎮依托致富產業,引導村民充分利用閑置土地,探索試驗“水稻—草莓”輪作方式,利用草莓采摘期結束后的農田閑置時間種植水稻,提高土地利用率,讓村民切實享受到高效農業帶來的好處。在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的基礎上,通過耕地保護和技術進步保障糧食供給能力,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。
“水稻—草莓”輪作模式一年兩熟,土地利用率相較于單一種植模式大幅提高!坝捎卩嵎粴夂驕夭畲、日照時間長等地理優勢,水量充足、水質優良等水源優勢,草莓長勢良好。水稻—草莓水旱輪作,水稻測產為680斤,結合整地及種植管理收割成本,基本上投入、產出持平。該輪作模式效益體現在通過輪作后草莓成活率提高了5%-10%,后期補苗成本大幅降低,購買草莓苗成本在240元/畝,人工補種工資150元/畝,若300株草莓提前結果按一株2元計,每畝就降低了600元的補苗費用!鞭r技人員闕祖輝介紹說道。
鄉村振興,產業先行。經過近幾年的發展,鄭坊鎮的草莓種植已經初具規模,草莓種植戶主要分布在峰嶺村、興源村一帶,全鎮共種植草莓面積超100畝。順昌縣鄭坊鎮因地制宜,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,加大培育“一村一品”特色品牌。整合企業、院校、土地、技術以及資金等資源,搭建鄉村振興發展共享平臺,助力當地特色農產品種植業蓬勃發展。
下一步,鄭坊鎮將不斷提高種植管理技術水平,發展休閑采摘、旅游觀光、農耕文化體驗等為一體的新型發展模式,打造“綠色+觀光+采摘”的生態采摘園,同時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發展,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更多活力。